清华大学教授在湖畔大学,3小时讲透中国经济趋势!

时间:2018-11-21  来源:财经
0

2018年11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在湖畔大学作了一次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最新走势的演讲,3小时二万多字的演讲可谓是把中国经济趋势讲透了!这里提纲挈领与大家分享。

从今年3月份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六个很严重的现象:一是大量的中小企业非常难做,既有成本压力,也有资金压力。6、7月份开始出现了一些倒闭和关门;二是从国企到民企再到上市公司违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样一来似乎债务链条的断裂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这些年所谓新的经营业态陆续出现了爆雷;四是股市出现非理性下跌;五是投资人比较恐慌,找不到什么资产最安全;六是人们都感到很迷茫,预期都不看好,迷茫的现象到了10月份之后更加严重了。

中国经济最基本面没有出什么问题,为什么出现这六个现象呢?主要是5件事撞在了一起的负面叠加。第一件事,所谓我们正在防范金融风险;第二件事,我们正在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件事,中国正在新旧动能转换;第四件事,中国正在搞所谓生态文明改革;第五件事,中美贸易战。

实际上,中国经济没有进入衰退期,只是进入调整期,这是一个重要判断。我们估计调整期最少需要三年时间,2018、2019、2020年,需要三年调整才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具体怎么调整,已逐渐形成了共识,大致上要做好三件事:稳金融、稳增长、稳开放。

第一件事:必须稳住金融

金融必须稳定,金融不能出现大起大落,否则调整期很难渡过。实体经济发展是要靠金融支持,金融一旦出现大起大落的话,可能这个调整期就会出现混乱,所以必须要做的第一件就是稳金融,而且必须稳住。

怎么样稳金融呢?1、控制好货币政策。控制好货币政策是防范经营风险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共同需要,这两个必须结合在一起。控制好货币政策有三个要点很关键:一是保证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能变;二是保证流动性充足;三是货币政策必须顺畅的实现目标。郭树清同志最近就讲了,大银行最起码1/3贷款要流向民营经济,中小银行2/3贷款必须流向民营经济,五年后达到50%流向民营经济,这是搞结构控制,保证货币政策能够传导机制顺畅。

2、去杠杆政策现在要加以调整。政府债、企业债、个人债三种债务加起来,整个社会负债占GDP总量的250%,确实太高。按照有的学者计算,社会负债上升到GDP总量270%时,就会引爆一场严重的金融风险。今年年初我们开始去杠杆,就是降负债率。从上半年经验和教训来看,似乎有点太猛了,而且有点一刀切。一个调整是要控制好力度,时间可延长到三年去降;第二个调整就是要结构性去杠杆,不再搞一刀切了。结构性去杠杆,谁的杠杆高就去谁的。

3、稳外汇。外汇必须稳住,这一点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怎么稳呢,两个提法,一是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决策者的意识就是不能破7,这是一个指标。二是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三万亿是底线。怎么实现呢,我估计会做四件事,一是外汇改革中已经放开的项目会继续坚持。二是继续支持海外技术类并购,要多少外汇给多少外汇;但非技术类今年全面要叫停了。三是“一带一路”投资,将使用人民币投资,不再动用外汇储备了。四是在资本项目中做更多运作,外汇进入中国有两个通道,一个是贸易项目,一个是资本项目。稳外汇就是这四条办法,只要稳外汇这个“秤砣”在,转型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金融波动。

4、稳股市。股市必须稳住,过去对这个事情认识还不是太足,现在意识到必须要想办法稳住资本市场。怎么稳资本市场呢,现在看来有三条办法,第一条办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可以推动重组并购;第二条,减少行政对股市的干预,监管只做保证公开透明;第三条,需要长期资金支持。中国股市不稳定没有长期资金支持,所以像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可以入市,下一步推动这种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来解决问题。这三条如果能做到的话,应该能稳住资本市场。股市最近又跌到2600以下,我估计与注册制科创版有关。实际上这本来是好事,是股市改革的科学手段,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虽然短期有扩容承压,但长期利好股市。

5、,防止资产泡沫破灭,引爆整个金融动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房地产是个大问题了,明年考验我们能不能稳定金融的关键是房地产。过去房价上升很快我们有办法,中长期对策,中短期都已经有对策。但万一大跌怎么办,房地产既不能涨得太快,也不能跌得太快。房价跌得太快,等于泡沫就破了,破了也不行。今年有两类金融机构应该是基本出清了,一个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该报的都报完了。第二个是股市已经跌到最低点,实际上分散性金融风险已经爆发了,不是系统性而已。系统性还有一个银行金融机构,银行现在没什么事,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股市已经出清了。但是银行不能出事,它要出事就是整个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了。银行不能出事的前提是房地产不能出事,这是重大问题。明年我们遇到稳金融最主要问题可能是房地产问题。

第二件事:稳增长

增长不能出现太多下滑,否则,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情绪。怎么稳增长呢?大致上要做这么几件事:1、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2、加快结构调整;3、加速推进服务业;发展开现代制造业。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无非两条办法:一条是继续减税费;另一条是增加财政投资。税费上次就减了,但上次减税有一个问题,所有房地产企业减了1/4税,制造企业没有减。大家非常有意见,一方面减那么多税,结果没有感觉,因为操作上有问题,导致房地产企业基本都减了1/4税,你问他们,他们都很高兴。但是制造业基本没有减,这就要吸取一个教训。最近一个文件正在会签,增值税现在三个档次准备合为两个档次,群体性下降1个点。一个点,两税合了之后在一个点应该挺大的,这个文件出台的话影响太大。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昨天税务局长已经开会讨论了,正在讨论更大规模减税,增值税要做大调整。这样一来,可能对企业减税应该说有好处的,我估计这次可能比较大,所有企业都会感觉到真减税了。不像过去只有国务院感觉减税了,大家都没有感觉。因为9月份税收的政策只有6%,低于GDP增长。没有减到应该减的方向上,这次税费减的可能比较大,这是一个。费,这次所谓“三险一金”,或者“五险一金”下调,这个明确了。虽然大家知道我们征收机构变了,但不会增加税费,还会减少。而且这次力度要大,让所有人感觉真减税费了。

财政投资不能搞经营性投资,只能搞基础设施和民生的投资。基础设施和民生的投资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明年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民生投资在明年国家预算里面力度会比较大,这样一来可增加整个社会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一旦明年上半年减税和增加财政投资这两项动作出来的话,对稳增长将有很强的意义。因为不做已经不行了,必须这样做了。这是稳增长的一条,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最近决策层不断调研,不断讨论,而且涉及各个层面的问题都在讨论,金融会议应该会宣布这些重大的决定。明年稳增长作用上,财政政策会有很大的作用。

加快结构调整

加快结构调整主要是这三个产业,一个是战略新兴产业;一个是服务业;一个是现代制造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八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八个要点产业必须加速推进。推进过程中一方面释放市场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加速国家对这些产业的扶持和推动。像人工智能,中国未来要站在世界第一团队里。

凡是在技术方面有突破的,国家应该再推一把。凡是市场上这些企业做得好的,国家可以拿钱进行投资,投到一定程度完成这个阶段撤出来。像腾讯做医疗影像不错,国家就应加大投资。再比如科大讯飞会在语音人工智能上有突破,结果最近负面东西太多。实际上它这些方面还是有很大进步的,想办法尽快推动。国家应该再推一把技术创新,让它尽量能够完成这些方向,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估计也就三年左右时间,在这八个要点上经常会冒出来一些企业,可能会释放很强的增长力,要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不能再等了。要尽量缩短这个调整期,让他们尽量释放很强的作用。

加速推进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比如养老服务业,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回报一定很高。美国一就业就开始交养老基金,一辈子为这个事奋斗的,就为了未来。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了,刘鹤副总理讲得很对,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带来一个很重要需求,养老需求,很大的市场。现在我们讨论市场保证制度是政府要做的事,而养老是个产业,不是养老保障,是产业的问题。这些服务都有巨大需求,建议大家一定要关注这些服务业。我估计像服务业,无论哪种服务业未来在中国都有很大的前途,因为它以人口为基数。中国接近14亿人,所以服务业市场在中国未来对于增长贡献奖是巨大的。

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是按照生产产品社会性质来划分的。凡是生产私人产品的都叫传统制造业。汽车为什么划为传统制造业,因为它生产私人产品。凡是生产公共产品都是叫现代制造业,不是谁现代谁不现代,是按照社会性质划分的。我们国家私人产品严重过剩,吃穿用住严重过剩,传统产品严重过剩。公共产品生产严重短缺,所以发展现代制造业,生产公共产品是一个大力发展的方向。

怎么发展呢,定了五个重点:一是航天制造和航空制造,航天计是卫星,航空机就是大飞机。二是高铁装备制造,这是一个重点,中国市场巨大,而且完成所有技术创新。三是核电装备制造,中国新能源厂未来发展重点是核电,2030年发电总量33%来自于核电,核电装备是重要的内容。四是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中国现在在准备改造中国电网,利用特高压技术。所谓特高压技术把电能传到5千公里之外,电力传输高速路,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就列为重点。五是现代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制造,中国要建立世界一流的远洋海军,支持远洋海军重要工业部门就是现代船舶制造。总体来讲,现在定了这样五个重点,要加速推动。一旦启动起来,对我们增长贡献是巨大的。

有些民营企业问,除了服务业好像我们都干不上。错了,实际上最近讨论的国有和民营,产业结构上发现有两个特征未来很明显:一个是基础性产业,应该由国有企业完成;另一个是除基础性以外的产业实现民营和国有分工协作,这就是现代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架飞机零部件600多万以上,你不能搞一个零部件生产吗,未来一定走向分工协作。像上海三工集团就干一件事,设计和组装,所有零部件都是招标采购。高铁那么多零部件,除了底盘是中车控制之外,别的都是招标的,你还不能搞一个过来!

未来民营和国有重要分工就是,国家可能第一方面主要做基础性产业或投资量很重的产业,而民营经济做所谓消费产品。分工协作,零部件配套完成推动。这样一来对民营和国有产业布局将越来越清晰了,大家都有事干了。不是没有事干,好多都有事干。你想想船舶制造涉及到那么多产业,你还不能做一个零部件!我一个学生,她给现代船舶搞零部件配套。一个女学生办这么重的企业,就是零部件配套,分工协作。未来民营、国有在产业上分工,在一个产业内部也实现分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推动发展。下一步这三个产业上,我们应该加速推动,将有巨大意义。

我估计中国会缩短结构调整期,可能下一步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会进一步缩短这个过程,尽量推动结构调整能够尽快让通过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上市。国务院这次开了好几次座谈会,实际就是想加速调整期缩短。只有调整期缩短对稳增长才有意义,而且中国已经明白现在在世界产业链中处于非常优势的地位上。现在这种发达国家都在搞创意经济,搞了半天发现创意只能在中国才能落地。像美国在苹果怎么都干不了,在中国就火起来了,因为所有配套部门都有。我们比发展中国家又高一个层次,让整个产业链处于优势地位上,所以必须加速推动结构调整,这是稳增长的第二件事。

加快技术创新

创新的短板,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是技术。大家知道一个芯片能折腾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每年进口芯片的钱是4000亿美金,和进口石油的钱是一样。我们最大短板是技术,技术创新必须加速,而且不能再喊口号了,要踏实的干。应该明白企业要做什么,国家要做什么,得搞清楚。技术创新一个重要平台是有现代化的实验室,没有现代化实验室,谁也不可能搞金融创新,那不是喊口号。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是现代化的实验室,没有这个现代化实验室,谁都做不成。这个靠企业不行,国家必须出手,要建立现代化实验室体系为企业服务。

最近这个动作已经开始了,北京要建立三大科学城:环球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建成后向所有民营企业开放,有的是免费,有的是收费,都对企业开放,因为企业离开这个平台没法搞技术创新,没地方做实验,这个地方国家提供,有构建所谓实验室经济了。杭州也成立了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只搞三个专业,生物生命工程、人工智能、互联网,不搞别的专业,从博士开始。博士重要的是实验室,没有实验室怎么干博士。博士就是整天在实验室干活的,你的工作就是养细菌,不然怎么搞生命工程。再加上浙大,阿里巴巴也在搞实验室。没有一个平台,任何民营企业没法搞技术创新。

搞药的企业,国家得提供大量实验室,为国家服务。企业在这儿做实验有的就是免费,最终是主要提供服务,这种技术创新必须加速。美国技术创新厉害的原因就是有庞大的实验室经济,为整个社会提供平台。这种实验经济供你所用,才能获得各种诺贝尔奖。我们没有这种平台,国家必须组建。现在思路基本清晰了,差不多三五年时间就显现出这方面努力了,所以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推动,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必须深化改革

而且现在的改革不能像过去那样了,要在40年改革基础上改革。民营经济问题必须加快改革,如果不保障民营经济的个人安全和财产安全,那怎么行。过去大家都是无产者,啥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人成为有产者,有产了当然担心自己至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问题,那你必须解决民营企业的问题,这是重要的改革。如果不保证他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移民了,怎么搞经济。当然也别移民了,移民没啥意思,最后会发现还是中国能赚钱,必须保证安全。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保证私人财产和人身安全。我估计下一步对民营经济人身安全和财富安全保证将更加具有意义,要做三件事:一是凡是不具有司法权的机构一律不能查封私人财产,要做严格鉴定。二是即使司法机构也不能随便查封,要以立案为标准,限制了司法机构权力滥用。三是司法和行政的分离,司法体系和行政必须分离,不分离就很难保证财产。我们在目前条件下应该做这些事,真正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最近民营企业总是讲六条,最关注的是人身安全和财富安全。怎么赚钱,企业家都很清楚,你不要教他怎么赚钱。把保证他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这事做了,是最关键的。现在人们之所以老担心财产和人身安全,尤其有钱之后更加担心了,所以应该推动它。未来要保证企业阶层,而且要强调企业精神,这是关键。中国重要的政治改革应该形成真正的商业社会,所谓企业家阶层和企业家精神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这个改革是最为重要的改革。我估计这个改革能做好的话,对下一步发展将是有意义的。

怎么保证人身财产安全还,必须要在法律上落实。现在《刑法》《民法》里已经做了具体规定,好多人没有看。《民法总则》去年两会已经通过了,里面有对财产保护清晰的内容。下一步整个社会要造就一个氛围,保证民营企业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总书记讲的第6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中国改革会进一步推动,不会停止的。而且中国的改革是经济改革有些内容就是政治改革,承认民营经济合理就是政治改革。总书记一直在讲“自己人”,过去把你叫朋友,朋友还不是自己人,要成为自己人。因为你是中国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分开来看,说明这个改革实际已经启动了政治改革。我估计下一步中国会进一步修改《刑法》《宪法》《民法》,逐渐会完善这种保护,这样对提升信心,保证人们创造财富的动力将是有意义的。这一方面,这一次是个重大政策调整,对民营经济提法讲法上已经出现新型调整,下一步要把领导人讲话变成法律,变成制度。

最近各个部门要动起来,高法、高检等,全面调整整体法律体系。凡是不适合讲话精神的都得修改,都要做调整。改革会进一步深化,对于稳增长具有巨大意义。中国目前改革重点是关于民营经济问题,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民营经济核心问题不是怎么保证他们赚钱,而是人身和财产保护是重要的,他们知道怎么赚钱。这些如果逐渐变成制度和法律的话,对中国长久稳定将是有意义的。

所谓稳增长就这四件事,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做了。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我们终于逐渐认识到,这将是一个好的方向。这是稳增长的四件事,保证增长速度以一个正常的增长速度,中国增长不可能再恢复到7%、8%,基础太大了。20年前在7万亿,10年前在27万亿,那个增长才一点点,现在82万亿,增长1个点都很大一块。别想着百分之七八了,一个大致能符合的要求就不错了。再一个,中国增长能保持5%就不错了,也是高速增长的,也很大的。稳增长,这四件事我们逐渐要做,对保证未来的增长将是有利的。

第三件事:稳开放

开放必须继续进行,开放怎么做呢,也要做三件事。

正确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

中美贸易战标志着中美关系重新调整,过去中美关系在未来不可能再维系了,我们心里要有底。有些是不是继续韬光养晦,韬光不了怎么办。过去就是装孙子,过去1米高,现在长到一米八了,怎么装。过去不是装孙子,就是孙子,现在装也装不成了,怎么办,到这个时代得应对。知道中美关系必须调整了,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搭便车。中美贸易战不是贸易战,实际上是中美关系重新调整的一个历史性、标志性事件,它是一个事件,标志中美关系将重新调整。

中国必须要做好,千万不要出现战略失误,一定要搞清楚。美国在评价总统里,排名第三的好总统竟然是里根,我很吃惊。里根成了最好的总统之一,他在位时把日本和前苏联干掉了。和苏联搞军备比赛,必然要发展重武力。搞重武力必须要养三种人,科学家、文学家、政治精英,搞了双轨制,特供制度。这三种人实行特供,时间都有,老百姓什么没有,结果演变成政治问题,一夜之间完蛋了。俄罗斯现在这个样子,已经丧失了和美国竞争可能性,两个竞争对手都干掉了,都因为战略失误。当时“广场协议”签完之后,日本转向刺激内需,提供内需。德国是继续提高供给能力,技术创新,德国挺过去,日本完蛋了,战略失误。

中国在贸易战面前必须保证一个非常清醒的定义,中国处理中美关系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保护中国的经济核心利益,核心利益不能放弃。二是美国在批评中国贸易政治的时候,有些提法是对的,我们要跟着提法改革自己。三是不能走向冷战,中国必须和美国要拉近关系。特朗普跟我们干,可以和美国企业界,美国地方政府拉近关系。不能走向中美对立,不能走向冷战,这是原则。中国一定主动的继续和美国抱在一起,你越打,我们越抱住你不放。中国绝不能听一些极端人士的话,不要走向中美对立,这是运用。也不断加大各个城市的沟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不要因为贸易战改变中美关系,这三个原则必须坚持。稳开放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中美关系,不要因为贸易战问题导致我们和美国直接对立,不要走向对立。一定要走向各个层面进一步的融合,因为它是最发达国家之一,要想办法融合。这是所谓进一步稳开放重要问题,处理好中美关系。不要以为贸易战而出现别的想法,而是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好中美关系。

总书记最近要见特朗普,我看各种示范信息出来似乎利好消息更多。美国现在很艰难,大家不要以为美国都很好,美国比我们还艰难。你们到美国一看就清楚了,中产阶级在美国很难受,蓝领工人20年没有加一分钱。美国3亿多人口,只有1亿多有护照,好多人没有出过国,出去到加拿大、墨西哥转了一圈而已。我上次和美国朋友说,别看中国北京、上海这样,你开车走一个小时看看,就不一样了。他说纽约、华盛顿开车走一个小时,也差不多。美国国债20万亿美金,和GDP相等的。美国上半年GDP总量是10万亿多一点,今年负债就是21万亿了。美国也需要帮助了,不要走向对立对中国有好事。

中国一定要全方位开放市场

中国不能光讲我们是制造业大国,还要加一条,市场大国。只要市场在这里,你还能跑哪儿去。中国不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是出口的问题,利益问题。市场大国把所有人套住了,要彻底开放市场。我们正面开放三大市场:

一是全方位开放物质产品市场。全方位开放,释放几个信号。一是在上海组建永久性进口博览会;二是降关税;海南岛整个成为自贸岛。没有关税了,短期内刺激中国消费,我在进博会看了一下,那么多好产品都是我们想要的。过去价格太高,因为关税太高。关税一旦降下来了,马上便宜了。我估计15号左右最便宜,关税全部降完了,一下子刺激国内消费。这么多好产品进来,中国人学习能力很强的,不要几年生产一样的产品出来了。中国是山寨大国,长久来讲提高中国供给能力。我最近在进博会转了一下发现,许多东西对中国有很好的作用。只要买进来,中国人学习能力很强,很快会提高中国供给水平。

二是全方位开放服务业市场。金融、教育、医疗、保险,全方位开放。中国好像很缺乏优教老师,从你们新闻看,你们优教老师老是想扎针,我们菲律宾有10万幼教老师,英语水平极好,又不扎针,菲佣市场开放是很快的事。服务业开放,人要进来,国务院为什么这么急着组建移民局,这些都是移民局的问题。产品是海关的问题,服务业是移民局的问题,成立新的移民局,我们全方位开放服务业市场。

三是全方位开放投资市场。最近国务院修改了外资进入中国的负面清单,原来负面清单是69项,现在降到42项。而且这次和中日关系做了调整,大家看到中日正式提出来从竞争关系要变成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日本实际上生产能力很强的,一旦把东南亚市场拉通对中国有巨大的好处。最近日本调整关系,拉着一起要搞第三方市场,重要的就是建立东南亚和南亚基础设施。中国现在在亚洲把日本拽住了,把西方把美国拽住了,在非洲把德国、法国拽住,就行了,一起干。只要一起干,最后胜利的一定是中国,因为中国人很能吃苦。你那儿干四个小时就休息,我们不用,我们12个小时。开放投资市场,这次和日本达成协议是很有意义的。

我估计要不了几年时间,和日本联合把东南亚摆平,把南亚摆平,对中国有巨大意义。我们全方位开放市场,三大市场一起开放,让中国成为市场大国,最后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而且我们有能力,14亿人口逐渐富裕起来,所以中国全方位开放市场是对的,这是稳开放要做的第二件事。

经营好“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到三大洲两大洋,亚洲、欧洲、非洲。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所以注意看,美国急了,封锁北美和大西洋,避免直接冲突。五年前中国就想到这个问题,一旦美国不让中国产品过去怎么办呢,要找新的出口目的地,找新的投资地,所以起草“一带一路”战略。最近中国开了“一带一路”战略座谈会,把“一带一路”真正变成战略,不是口号。从国家层面讲对“一带一路”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金融服务做好,所以我们成立亚投行。亚投行目的干什么呢,为“一带一路”做好金融服务;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好,把基础设施打通,不然产品怎么出去,企业怎么出去;再看欧亚高铁已经开通,现在我们吃的海鲜已经来自印度洋、太平洋了。印度洋和中国这么近了,中国“一带一路”得注意,“一路”既包括印度洋,也包括太平洋。太平洋有情可原,因为和中国接壤。太平洋,我们有局限性的。马六甲海峡就是一个麻烦的事,美国可以完全封锁,封锁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从印度洋上。

三是法律服务,我们成立一个新的法院,“一带一路”法院。“一带一路”法院就是为中国出去的企业服务的,帮助你打国际官司,因为企业要出去。国家经营好“一带一路”,这三件事情一定要做好: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法律服务。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所以我们要推动中小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才有意义。

大家注意,千万不要提“去工业化”这个提法。非洲两个国家,一个埃及,一个南非,就是去工业化惭了,不能随便提。中国之所以能过去的原因,中国工业部门非常齐全,随便都可以过去。未来的非洲,2050年之后整个世界增长点就是非洲了,亚洲2050年就饱和了。2050年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了,中国一饱和整个亚洲就饱和了,未来增长点是非洲,所以我们提前布局是对的,希望中小企业过去,中小企业过去才有意义。

中国国际化水平实际是很高的,“一带一路”战略对好多企业很有前途,尤其中小企业。出去不是大企业,大量中小企业才有意义。中国一定要经营好“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许多过剩产能和中小企业“走出去”有巨大意义。我们一定要经营好,这是中国下一步的重点。它的面积很大,三大洲、五大洋,亚洲、欧洲、非洲;印度洋、太平洋,多大的范围。这次好多国家承认中国战略,日本第一次承认“一带一路”,和中国联合起来一起开发“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俄罗斯也承认,和欧亚战略结合,逐渐形成共识,为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铺平道路,这是重要开放,所以是新的开放。我们不简单是已经走向新的开放阶段,所以经营好“一带一路”。

整体来讲,所谓稳开放这三件事必须做好:一是中美关系,贸易战一定要处理好;二是全方位开放市场,让中国人成为制造大国的同时,成为世界市场大国;三是经营好“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产品和企业走出去做好服务,来完成我们进一步的开放。这三件事做好的话,中国开放会进入新的阶段。开放反过来会推动国内增长,推动国力的变革,实际越开放,中国观念越变革,越容易推动国力增长,所以稳开放要做好这三件事。

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我们要做好三件事,稳金融、稳增长、稳开放,这三件事都做好的话,中国会度过这三年调整期,走向我们所希望的高质量增长阶段。现在还不是高质量增长阶段,是调整期,要从过去那个阶段调整到高质量增长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我总体还是审慎乐观,乐观基础是审慎,要做好事才乐观,不然就是瞎乐观。一定要做好这些事,才能走向乐观的目标。

大致介绍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