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视角解读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时间:2020-12-25  来源:
0

回顾今年,我国面临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一季度出现了罕见的-6.8%的经济增速,后来由于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增速为正的主要经济体。

展望明年,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主动应对新环境、新挑战,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经济政策走向如何?作为我国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融资租赁行业需要从中寻找契机,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中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政策“不急转弯”,但租赁行业融资环境仍面临挑战


会议明确了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强调了政策操作“不急转弯”。会议通稿中在突出位置用大段篇幅强调2021年政策“不急转弯”,表明虽然货币环境将不会急速收紧,但较2020年仍然会处于一种相对收紧的状态。在监管环境趋严、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未来行业融资环境仍面临挑战。

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融资租赁企业的授信较为严格,以较低资金成本获得融资的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债券市场监管日趋严格,对企业发债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融资租赁企业也不例外。

同时,由于企业客户融资渠道较为通畅,尽管融资租赁行业融资成本不会大幅上升,但也将持续面临优质项目的激烈竞争,行业利差将存在持续下行的压力。


二、坚持风险底线思维,谨防信用风险冲击


会议强调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2020年,信用风险持续上升,债券市场出现了高等级信用主体违约的现象,2021年信用风险大概率进一步上升,一些国企仍有可能阶段性发生违约,但其通过提前无偿划转等方式的逃废债行为将受到严格监管。融资租赁企业在开展国企业务时,一方面需要打破国企信仰,对风险进一步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噎废食,在发挥自身对实体企业情况深入了解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短期被“错杀”的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取较高的风险回报。

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规模达到3.7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上升,会议提出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体现了对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关注。因此,2021年地方政府发债规模控制将更加严格,地方财政可能在特定时点出现紧张的情况。对于与地方财政相关的业务,融资租赁企业需要持续动态地关注并评估地方财政实力,审慎开展新业务,谨防阶段性流动性冲击对存量业务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首提“需求侧管理”,内需成为重要战略基点


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管理”,与以往的“供给侧改革”相呼应,部署的扩大内需举措与以往的“走老路”刺激经济的模式有很大区别。对融资租赁企业而言,扩大内需带来的业务机会主要有消费和投资两个维度。

从消费来看,医疗、教育等大消费领域依旧保持热度,融资租赁企业在这些领域开展业务较为成熟,需要进一步巩固基本盘优势,力争实现快速发展;

从投资来看,融资租赁企业需要重点把握“新基建”以及制造业设备升级改造这两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以创新思维快速布局,突破自我。


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信息技术领域迎来较好业务机会


在会议部署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名首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将迎来发展良机。我国长时间受科技创新不足的困扰,在信息技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目前国内信息技术领域很多关键环节还比较薄弱,多数高端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急需通过创新迎头赶上,而这种创新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融资租赁企业需要发挥融资融物的优势,为我国信息技术关键产品和技术的进口替代、研发突破贡献力量,解决“卡脖子”问题。


五、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部分业务开展需谨慎


此前一段时间,我国为了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对基于互联网的一些创新业务保持相对宽容的态度,使得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但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张,一方面诸如长租公寓、共享单车等业态发展过于超前,出现了风险事件;另一方面互联网头部企业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使经济出现空心化苗头,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整体发展。从近期证监会的种种举措来看,监管机构将从反垄断的高度对这类资本的无序扩张加强监管。少数融资租赁头部企业有机会接触互联网巨头,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需谨慎评估其是否存在涉及反垄断风险和资本无序扩张的情况。

在我国经济从疫情中逐渐恢复的大背景下,不论是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还是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均为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建投租赁将肩负起金融国企的责任,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严守风险底线,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